最新新闻列表

【理论研究】郭庆松:打赢大上海保卫战,信心和底气从何而来

时间:2022-05-07浏览:468设置

  5月7日,《解放日报》刊发了我校党委书记郭庆松署名文章《打赢大上海保卫战,信心和底气从何而来》。文章指出,打赢大上海保卫战,这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和全国人民的热切期盼,也是由上海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所决定的。文章全文如下。

  5月5日,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指出:实践证明,我们的防控方针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,我们的防控政策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,我们的防控措施是科学有效的。我们打赢了武汉保卫战,也一定能够打赢大上海保卫战。

  打赢大上海保卫战,这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和全国人民的热切期盼,也是由上海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所决定的。新中国成立后不久,毛泽东就指出上海“有前途,要发展”,1990年邓小平则提出“上海是我们的王牌,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”。党的十八大以后,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,上海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。因此,大上海保卫战,这一仗只能赢也必须赢。

  打赢大上海保卫战的根本保证

  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,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、为人民谋利益的理论,坚持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葆生机活力的根本源泉。先锋队、忠实代表、领导核心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,决定了我们党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。

  坚持“动态清零”总方针,本质上就是立足抓早、抓小、抓实,发现一起扑灭一起,以最低的社会成本、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住疫情蔓延,以此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以及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,背后体现的是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和宗旨依归。无论是疫情期间按下暂停键,疫情好转后尽快复工复产,还是强调“疫情要防住、经济要稳住、发展要安全”,所有这些都是人民立场的具体体现,都是对“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”的最好诠释。

  两个多月来,上海人民众志成城、共克时艰,在战“疫”路上与党同心同行,体现的是对“动态清零”总方针的高度认同和对党中央坚强领导的坚定信心,这是取得战“疫”胜利的人心所向、民心所在。

  打赢大上海保卫战的坚实保障

  在上海的这次疫情大考中,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。应检尽检、应收尽收、应隔尽隔、应治尽治,这不仅要求专业部门和专业人员发挥各自职能和专业优势,而且需要调集检测能力、医务人员、防控物资等专业力量。物资保障、垃圾清运、困难帮扶、环境消杀,这些纷繁复杂的事务既关系到抗疫工作大局,也影响着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。在所有这些场景中,我们都能看到各级党组织的积极作用和广大党员主动作为的身影。

  在本轮抗疫战斗中,上海一大批共产党员挺身而出,彰显了党的诞生地广大党员的风采和担当。有超过70万名党员向社区报到,他们主动请战、迅速集结,与医护人员、公安干警、社区工作者等并肩作战,成为疫情防控的中坚力量。在有些小区,社区志愿者90%由党员组成,发挥了疫情防控中流砥柱的作用。广大党员的积极作为,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、让党徽在抗疫战场熠熠生辉。

  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来源,广大团员青年也是冲向急难险重任务,让青春在抗疫一线更为闪耀。截至5月3日,全市已招募23.5万余名青年志愿者,各级团组织共组建2600余支青年突击队,7.9万余人投入疫情防控一线,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我们的青年团员经得住困难挫折、扛得住风险挑战、顶得住关键考验,团徽同样在战疫一线光彩夺目。

  打赢大上海保卫战的最大底气

  抗击疫情是一场人民战争,也是一项系统工程,需要全国人民与上海市民的勠力同心、共同守“沪”,以形成强大的合力。一方有难、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,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。上海本轮疫情发生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心,国务院工作组有力指导,兄弟省市和解放军大力支援,上海市民全力以赴、尽锐出战,共同汇聚成同心抗疫的磅礴力量。

  据统计,截至5月初,从全国调集了238万管核酸检测力量和有关防控物资、抽调了22个省份3万余名医务人员和重症专家,军队派出了5000多人医疗队,全面支持上海疫情防控工作;在国务院国资委的组织下,多家央企及其下属单位紧急集结,援建方舱医院、增援医疗队伍、助力核酸检测、运送保供物资,全力支援上海抗疫;中国红十字基金会、全国各省市等组织的大批捐赠物资源源不断运抵上海。有全国人民的倾力支持,打赢大上海保卫战可谓底气十足。

  当前,疫情防控工作正处于“逆水行舟、不进则退”的关键时期和吃劲阶段,上海必须咬紧牙关、乘势而上,将信心和底气化为有效战斗力,争取尽快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大上海保卫战。

  (作者郭庆松,系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书记、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)

返回原图
/